登录 | 注册

花海翻涌,丰收在望

来源: 发布日期:2025-08-29 浏览次数:

夏末初秋的期路白苗族乡,漫山遍野的金黄花田随风翻涌,2000余亩万寿菊进入盛花期,勾勒出一幅“花开致富、团结共兴”的生动画卷。期路白全乡235户农户以万寿菊种植为“纽带”,在产业振兴中绘就了各民族携手共富的新图景。

从“种得活”到“卖得好”,产业服务托起苗乡“稳稳的幸福”。期路白苗族乡是多民族聚居乡,山多地少的地形曾一度制约农业产业发展。近年来,乡党委、政府立足气候、土地资源优势,瞄准万寿菊“短平快、高收益”的特点,将其培育为特色主导产业。通过引进红河立达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、石屏伊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入驻,构建起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的利益联结机制,彻底解决了过去“种得出、愁销路”的难题。

“今年年初,企业和我们一一签了保底收购协议,承诺以每公斤1.2元的保底价收购全部鲜花,还派技术员蹲点教我们怎么施肥、防病。”期路白乡莫别村种植户胡保平一边采摘鲜花一边说,“以前种玉米,一亩地年收入不到2000元。现在种万寿菊,亩产能到3吨,按保底价算,一亩地能赚3600多元!”据统计,全乡2000亩万寿菊预计总产量达6000吨,总产值超720万元,235户种植户户均增收超3万元,万寿菊真正成了苗乡群众的“致富花”。

技术赋能+错季增收,小产业激活乡村振兴“一池春水”。为提升万寿菊品质,两家收购企业不仅“包收购”,更“包技术”。从育苗移栽、水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,技术员全程跟踪指导,将亩产从最初的1.5吨提升至3吨。“我们定期举办种植培训班,建立种植户微信群,有任何种植技术问题都可在群里沟通交流,确保各族群众都能掌握技术要领。”莫别收花池王站长介绍。

万寿菊的采收期集中在每年7至8月,刚好与玉米、生姜、枇杷等传统作物成熟期岔开,既避免了农忙“撞车”,又为群众提供了“家门口”的灵活就业机会。“我家种了20亩万寿菊,采花季还能帮邻居摘花,一天能挣120元。”种植户胡保平笑着说,“过去农闲时只能在家干家务,现在产业多了,钱袋子鼓了,日子更有盼头了。”

团结花开共富裕,产业振兴里的“石榴籽”情谊。暮色漫过花田时,花农杨波看着刚交售的鲜花票据,嘴角止不住地上扬:“保底价兜底,技术员手把手教,今年的‘致富花’开得踏实!”2000亩万寿菊不仅是苗乡的“黄金田”,更成了各民族携手的“连心园”——企业驻点保销路,技术员蹲田教种植,农户互助抢收忙,各族群众在花海里结下“种菊缘”。

一朵花的价值,不止于“黄金花海”的收益,更在于它让“民族团结”从口号变成了田间地头的共耕共收,让“乡村振兴”从蓝图照进了“家家有增收、户户笑开颜”的现实,绽放出了更浓的团结味、更足的振兴劲。